eth是什么币(哪里挖来的)
我们可以从三个基本的角度综合比较不同信用的优劣,一个信用所能承载的价值大小,和信用强度成正比,和易用性成正比,和信用成本成反比。假设存在价值因子,其值等于信用强度乘以易用性除以信用成本,那么信用能够承载的资产价值与价值因子成正比。
不同的信用类型,三个基本参数的计算会有差别,有些数据甚至无法准确衡量,但是不妨碍我们从定性的角度分析问题。例如从信用强度上,我们认为总量有限的黄金强于总量无限的美元,而在成本上,作为自然物理信用的黄金对人类来说成本接近于0,而美国的国家信用成本则可以从政府组织成本和国防成本考虑,而在易用性上,黄金非常差,而美元则很好。所以对于古代人来说,低成本的黄金最合适,而对于现代人来说,易用性发挥了更重要的价值。区块链网络的价值因子要好理解的多,信用强度为51%攻击成本,信用成本是挖矿产出,易用性则可以用日活用户代表(实际上日活用户是易用性的结果)。
3.价值转移定理及以太坊超越比特币的推论
价值因子不仅决定了信用所能承载价值的大小,同时价值因子小的平台会持续向价值因子大的平台进行价值转移。以美元和比特币为对比,总量无限的美元比总量有限的比特币信用强度弱,而在易用性上,比特币则是大大优于黄金和美元(在全球转账领域),所以比特币能够从黄金和法币中攫取一定价值,但是从区块链信用网络的角度,比特币网络是最好的网络吗?并不是,比特币作为当前POW强度最高的网络,其挖矿成本也是一直水涨船高,而在易用性上,脚本功能有限,扩展性有限,场景单一,易用性严重不足。而以太坊则在价值因子的三个角度都有潜力超过BTC链,尤其在易用性上,其扩展潜力,用户易用性,开发者易用性,生态丰富度都远超BTC,当以太坊网络的价值因子大于BTC时,以太坊网络就有能力承载BTC的全部价值,而事实上,BTC本身就通过跨链的方式持续向以太坊网络转移。
4.为什么EIP1559和POS对以太坊如此重要
从价值因子决定价值大小的角度,EIP1559对于降低以太坊网络的信用成本意义重大,对于钱包交互的用户易用性也有改善,而POS,分片等ETH2.0技术,在信用强度,信用成本,扩展性等易用性方面都有重大改善,届时以太坊网络的价值因子将从实质上全方位超越BTC链,不仅如此,和现实中其他的信用类型比起来,也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其链上总资产价值将超越BTC市值,随着以太坊使用量的增加,EIP1559的价值也开始体现,以太坊具备通缩预期,再加上POS带来的无风险收益,以太坊本身的市值也将超越BTC。
5.内因:BTC转移到以太坊以化解其内在矛盾
BTC链作为承载BTC货币合约的工具,其本身面临着长远矛盾,即总量恒定,POW挖矿,二层网络扩展3种设计不兼容,当BTC全部挖出时,而链上又没有足够交易手续费,挖矿强度无法得到保证,进而影响链上资产安全性。为了应对这样的矛盾,BTC社区通过分叉来解决此矛盾,BCH就是一个方案,通过链上大区块,增加智能合约功能,期望捕获更多使用场景,产生足够手续费收入。这样的设计只能是一厢情愿,首先UTXO账户模型的开发者易用性非常差,是一种反直觉的设计,其次二层网络技术的信用强度锚定于一层网络,同时成本又很低,所以其价值因子是大于一层网络的,价值转移定理是不受人为意志影响的。对于区块链来说,稳定的货币政策和稳定的信用强度是不可兼得的,而稳定的信用强度是一切的基础,所以POS,通胀,EIP1559的综合设计才是最终正确的解决方案。
6.外因:BTC转移到以太坊以实现其定位目标
对于一个立志于成为价值存储的商品来说,其必须具备相当的流动性,能够方便的兑换为其他商品和价值。目前作为数字货币龙头的BTC,在兑换为法币资产及现实商品和服务的领域内拥有最强的流动性。但是,从BTC神教的角度,BTC是要替代法币的,那么这样的流动性长远来看没有意义。数字价值存储的流动性,应该是看其能够方便的对接到DeFi,进行抵押、借贷、交易、治理,能够和NFT、DAO等链上资产和服务进行交互,而这些在BTC链上都无法很好的实现。一个开创了数字资产世界的数字货币,无法和其他数字资产很好的交互,期待中心化的银行券商为其提供担保和服务,是讽刺和不可接受的。BTC要想不被ETH完全替代,必须更好的跨链到ETH,对接到DeFi世界。而当前,ETH才是DeFi世界拥有最好流动性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