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网
eco官网
最近最火的梗应该是“民工”梗。一般来说,梗之所以能火起来,是因为它真的很攻击人的内心,让人觉得真实而苦涩。
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农民工梗,我先截图几张给大家玩玩:
很有意思,向工人致敬!
包括昨天看到的,农民工系列有币版:
哈哈哈,别跟我说,挺真实的。
由于阶级的固化(这个说法其实挺无聊的),上班族基本上只能靠工资维持生活的运转,几乎无法追求更高的追求,导致人越来越难过,心态崩溃。
也很正常。东亚文化圈似乎有这样的诅咒。从日本到韩国,从台湾到香港,不同的经济体似乎无法逃脱这个诅咒。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但我们的底层阶级不可能像美, 欧的底层阶级那样安逸无拘,无论底层阶级多么年轻,都要承受买房买车生孩子养孩子的压力(没错,我指的是不断被催婚的底层阶级的痛苦)。
因为这种压力,社会动物文化在中国越来越盛行,加班也越来越狂热和无奈。
奋斗是为了什么?其实我也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从小到大,似乎一直在完成任务,成绩越来越好,学习越来越好,为了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然后买更大的房子,拿更多的贷款,强迫自己更努力?
逻辑好像就是这么个逻辑?
很多人说:“只要你的欲望无穷无尽,你就永远不会自由。”
这句话当然没错,但是国内有多少“劳动人民”因为自己的欲望而如此尴尬,有多少人根本无法满足自己的“私欲”,却在“完成自己的任务”?
很难。
我认识一些朋友,他们真的不是为了赚钱而买大蛋糕,而是觉得可以感受到一些“希望”。
记得我们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斗志昂扬,坚决地说:“我们都不喜欢第一眼看到的生活。”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有抱负的青少年开始参加公务员的备考,坚信自己的未来会是一名优秀的公务员,过上乍一看的生活才是最稳定的。
面对安稳安逸的日子,希望这个词不堪一击。
难怪学长们回来看到我们大学生的“所谓梦想”时,眼睛就像看着孩子做梦一样。他们可能认为没有被社会打败的人会有希望。
然而,不管人们多么自嘲,他们对未来还是有一些希望的。
说实话,其实“投资”其实承载着人最大的希望,因为职业发展的瓶颈很明显,而投资的瓶颈不明显。你可以清楚的知道,你这辈子想成为一家公司的高管是很难的,但是你不清楚你投资能不能赚到一个亿。
这就是区别,所以很多人其实是来“买梦”的。投资就是消费,发生在50%以上的散户身上。
既然大家都是来买梦想的,那不更像是买比特币吗?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遇到了既容易又难的钱。但无一例外,血汗钱让我赚的最持久,血汗钱往往带我入坑。
很明显,长期投资比短期投资更难赚。
我买了留着不让你动,让你一天短期操作七八次,哪个好?显然是后者。
这个截图我以后应该会发几次:
投资其实挺难的,很多弯路其实都是自己走的。
在我认识的朋友中,业余时间投资做的最好的(请注意这位业余)几乎都是买了就走,然后不看市场努力的人。
这不是针对比特币的。很明显,在过去的十年里,你在大牛市只花两个月的时间买比特币,就会赔钱。其他时候怎么买比特币现在基本都赚到了,更别说是定投了。
就连我没事就嘲讽的隔壁股市,其实也是正经股票(请注意,这是正经企业),长期来看是可以赚钱的,更何况是优秀的美股票。
只要和互联网有关,在过去一二十年里,基本都是“越卖不出去,越发财”。这样的故事满天飞,这次是蚂蚁:
长期投资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受到了极大的青睐,尤其是历史趋势明显转向了“印钞”的方向。
当然,我坚持认为馅饼仍然是未来十年最好的投资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
大家都是劳动者。不管有没有大饼,心态还是不一样的。带着大蛋糕和理想好好工作是我最推荐的生活状态。
省钱,好好生活。
未来对美,来说还是好的不要失去,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