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币
ok币
这个市场有长期价值投资吗?如果这个期限超过三五年,而你又不想买,那就只有比特币了。其他的,买一年,你会发现时代变了。
就像我之前说的,这个市场有意思的是,游戏玩法每年都不一样,甚至半年一次,每季度一次。总有新的玩法和新的发财机会,所以没有什么“屠龙术”能让你一直以同样的方式舒服地赚钱。
比如16-17年,我闭着眼睛买了公链,18年就倒闭了。毕竟一直崩到现在,公链基本没退过。前20%最好。现在,基本上,人们很少讨论任何新的公共链,但基本上默认了太坊是主导家庭的事实。
同样,这个市场最传统的市场投资逻辑是平台货币,因为只有交易所有明确的盈利逻辑才是非常盈利的,这才是真正的盈利。
但是平台币最大的问题是交易所不能合规发布财务报告,告诉你他们真的盈利了多少Q,你只能相信他们发的数字,实际上回购销毁等等,大家只能靠信不信。
以龙头为例。目前bnb是平台币市值最高的,盈利明显,理论上已经被摧毁。但其汇率(bnb/btc,货币圈更合理)还不到峰值的一半。
所以,如果你一直持有bnb,除非在货币证券还没有确定领先地位的早期买入,否则在比特币确定领先地位之后再买入也很难打败比特币。
这还是最好的平台货币,其他平台货币就更不用说了。
事实上,平台货币真正赚钱的地方不是货币价格本身,而是平台货币被“赋权”,这简单地意味着断搞的活的交易所不动。以bnb为例。如果你无缘无故地持有bnb,不参加所有活动,你可能会损失两倍。(如果参加各种活动,一年内1bnb可能变成2bnb)
所以,如果想买比特币以外的货币,哪怕是利润最清晰的平台货币模式(其他公链和项目货币就更不用说了),一定要用。躺着发财可能有点难。
所以币圈可以长期囤币,不建议折腾。只建议躺在冰冷的钱包里。只有比特币。
二
去年的天秤座和今年的贝宝显然为传统金融市场进入加密货币市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们应该感到焦虑。
退一步说,支持比特币是一种很好的创收手段。虽然目前市值不大,但是如果发展到一个比较大的规模,那么这个业务就是好业务。
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下一个时代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体积大的地方,以后可能就是加密中心了。不是每个人都要积极吗?
让我感慨一下这段话,因为前几天看到新加坡DBS支持比特币的消息我很惊讶。星展银行是新加坡,第一家可以理解为招商银行的商业银行。
众所周知,虽然新加坡是一个小地方,但新加坡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却是一个不小的地方。当港村衰落的时候,新加坡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事实。
顺便说一句,说到港村,你实际上可以把它与汇丰相提并论。想象一下,汇丰银行支持比特币交易和托管,你可能就能理解这件事的意义了。
美国人可以直接在“支付宝”上买卖比特币,新加坡人(其实新加坡银行远比新加坡人多)可以直接在最大的银行买卖比特币,太舒服了。
而我们。嗨。
心痛。
痛苦。
三
前几天iPhone12出来,我去买新手机玩,然后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买新手机的时候,店门口有个黄牛想把我的手机涨价,9000手机大概1万。
那么问题来了,我没有卖给他而是自己用,那么这个手机的实际使用成本是9000还是10000呢?
这个问题让我思考了一段时间,发现买手机这种纯粹的消费行为其实让我想到了一些投机属性。今天加一千,明天加五百,能不能做乐队?等等这么一堆乱七八糟的想法,炒硬币这个东西来带。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扩大到讨论“持仓成本、浮动损益、持仓心态”。
如果你买了一种货币,那么货币上涨100%,也就是翻倍,那么你不仅没有卖出,还增加了仓位,然后货币下跌了25%。大概,这一刻的货币价格等于你的整体成本,所以你平仓了。
那么,在这一轮的投机中,你是有所得还是有所失呢?(不包括手续费等杂项费用)
其实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维方向。很多时候,你的“真实持有成本”和你的“心理持有成本”是不一样的,我们都知道成本是投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几乎没有。
只有认真考虑自己的成本,才能理性考虑自己的预期收益。
(另一方面,加黄牛朋友圈每天看到越来越多的涨价,现在居然有用越来越多亏损的错觉,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