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代币爆发前夜:这是加密金融最有潜力对接现实世界的增量市场
是时候用代币革新互联网收费模式了。革命之路要从有创造力的人和创造者开始。
随着创作者经济的兴起,知识内容产品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迅速生产和传播,许多创作者赢得了无数粉丝,甚至变现,从而“全民创作”的时代悄然到来。但如今,大多数创作者仍然不能以此为生。根本原因是互联网收益模式存在结构性问题:采用广告补贴的免费产品模式不是真正的市场定价,导致大部分长尾创作者的收入被稀释和稀释。
随着加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开始从Web 2.0向Web 3.0转型。无论是内容创作、音乐发行、平台基础设施,还是不同功能的Web 3.0工具产品,围绕创作者和社区经济的生态都在逐步改善,使得所有权经济有可能落地:
创作者可以利用自己未来的收入能力作为价值支撑来发行代币,粉丝可以购买代币来“投资”创作者和分享他们未来的经济成功;这也为创作者开辟了额外的资金来源,开辟了与粉丝互动的新途径。
ICO因凭空发行硬币而广受诟病,而社区代币则不同,社区代币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而发行的。它们要么是创作者的盈利能力,要么是人气/人气,要么是口碑。开放的、不被允许的加密经济原始特征,可以促进粉丝导向的价值发现市场的形成。相比物理上行,这个原生在互联网社区的价值更容易捕捉。
在真正的资产链计划完善之前,社区代币可能会成为与现实世界联系潜力最大的增量市场之一。
创意经济的兴起
创造者经济正在崛起。
创造者经济不是一个时髦的标签,而是一个正在悄然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在Web 2.0时代就已经发生了。
一个重要的证据是,长期以来,互联网上有大量连接创作者和消费者的平台,从音乐、教育、知识分享,博客、图片到视频等。几乎涵盖所有类别。
在这种在线平台上,人们以一种独立于传统组织的方式,在某个平台上出售自己的技能、知识和创造力来谋生。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写作、视频、游戏、电影拍摄、教育、音乐等类别。凯鹏华盈前合伙人埃里克冯(Eric Feng)称这群人是直接面向消费品牌的数字原生垂直创作者(简称DNVC)。
a16z的投资者林佶称之为创造者经济,并将其与近年来流行的零工经济进行了本质上的区分。在她看来,零工经济是分工社会中同质化和规模效应导致的劳动商品化模式,而创造者经济则是以异质技能谋生。它是一种充满激情的经济,能够持续积累个人品牌效应和受众,具有独立的创造力,实现个人创造力的变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属性。
随着人类文明的逐渐成熟,人类的需求也在进化。作为一个“农民工”,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把职业发展和成就感、自由感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工作除了谋生,还有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直接连接创作者和消费者的各种平台的出现,新的就业模式的转变得到了催化。以前只是职业匹配的市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给新的创作者平台带来了机遇。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201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20%至30%的劳动年龄人口从事“独立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由职业”。此外,优步(Uber)、Etsy等数字平台承载的就业机会比例也在快速增长,这一趋势已经覆盖了整个行业。从对优酷、播客和变现游戏主播感兴趣的数字原住民,到非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者,如教师、销售人员、农民、厨师和买家,他们都在通过数字媒体向自营职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