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贝云链官网(有app下载)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华清在暗流涌动的数字币狂热降温之余,其背后的核心技术基础——区块链正在各场景应用中展现用武之地。“现在银行的态度比一年前开放很多,以前银行对于区块链的接受程度比较有限。”10月11日,深圳泰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刘黄锋,如是介绍自己的从业感受,他正致力于搭建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平台。
供应链金融并非新鲜事物。金融机构跳出针对单个企业的评估,从产业供应链角度,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给产业中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授信,通常包括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和动产质押融资等模式。
决策部门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但实际运作起来,这些平台最怕遇上信息造假。因可溯源、难篡改的特点,区块链技术备受供应链金融行业青睐,行业尝试着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平台服务中。
2017年,刘黄锋彼时还是广东有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参与搭建一个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星贝云链。腾讯区块链提供平台所需的区块链技术,华夏银行一个分行为其提供了授信。虽是新生事物,但背靠母公司益邦控股长达十年的大健康产业供应链服务,星贝云链成立之初就签下了天力士。
星贝云链搭建起来不久,刘黄锋就离职创业。他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尽管现在还没敲定提供区块链技术的团队,跟核心企业谈判也比较难,但公司已经跟广发银行总行达成合作。
快速行动起来的不仅是刘黄锋和商业银行,还有五花八门的区块链项目和区块链初创企业。
被誉为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具有颠覆性创新的技术,区块链如何避免重蹈互联网技术兴起之初产生巨大泡沫的覆辙,尽管有人称2018年是区块链的技术元年。
乱象与瓶颈
作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模式,区块链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那一年,署名为“中本聪”的学者发表了论文《比特币: 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支撑比特币运行的底层技术正是区块链。
行业中有人将数字货币称为区块链的1.0时代,将智能合约(用计算机语言取代法律语言去记录条款的合约)称为区块链的2.0时代。尽管有人称2018年到了区块链的3.0时代,实际上,懂这一技术的人并不多。
火币研究院院长袁煜明提供了一个数字:目前全球实际的区块链用户约为2000万,约占全球人口的0.3%、全球互联网人口的0.5%。区块链所处的阶段相当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互联网技术所处的阶段,普及区块链技术仍任重道远。
“国家的统计数字,中国拥有的、称得上是工程师级别的区块链人才仅1372人,但国内现在所有区块链链数(包括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已超过5000条。”9月22日,在广州举办的一个区块链论坛上,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原党组副书记、广东省战略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唐善新指出,在资本和区块链自媒体的炒作以及利益驱动下,中国的区块链技术出现太多鱼目混珠情况,90%的区块链项目不可靠,这一领域需要大力度去伪存真肃整。
2016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写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区块链、生物基因工程等新技术驱动网络空间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演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将无处不在”,这是区块链第一次被写进国家规划中。
虽被冠上“颠覆”、“创新”的名号,但作为一项早期技术,区块链的不足也显而易见。
交易验证速度慢首当其冲。比特币网络底层设计支持每秒7笔交易,尽管其它区块链系统宣称的速度比这个快得多,但面对天猫“双十一”峰值每秒30多万笔的交易仍显得有心无力。
而可溯源、数据透明化、链上信息对每个节点公开,或许也不利于隐私的保护。最开始出现的公链,全世界的人均可以进入系统读取数据、竞争记账。现在发展出了联盟链、私有链。联盟链由若干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每个机构运行着一个或多个节点,数据只允许系统内机构进行读写和发送交易,共同记录交易数据。私有链的写入权限通常由某个机构控制。怎样增强匿名性,或许是一些记录重大商业信息的区块链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尽管现在已存在不少链条,但各个区块链之间几乎是信息孤岛,如何进行链间的信息交流,更好利用数据,或许也是技术迭代需要逾越的鸿沟。
人才的欠缺也是限制这一新技术发展的壁垒。9月22日,在广州的一个区块链论坛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后王宣喻表示,对区块链技术存在敬畏感,尽管有不少机构找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请求做区块链方面的培训,学院不敢应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