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姐有约对话 Conflux 元杰-国产公链的初心与热爱
对话区块链巅峰人物,探索加密行业脉搏。区块链深度访谈栏目≤媛姐有约≥,邀请资深区块链从业者进行深度对话,共同探讨行业当下热点及未来前景。让大家了解不一样的“区块链”,看见不一样的“加密世界”。
“区块链是一座城,我希望让更多的人走进来。”——栏目主持人范媛媛
区块链行业瞬息万变,有些人着眼于眼前的市场行情,有些人善于捕捉热点,钻研与复制。“暴富神话”、“躺赢”从来都不是这个行业的唯一标签,有那么一批人,正在做着比运营公司和运营项目更高维度的事情,元杰所在的 Conflux 团队就是这样的一个队伍。他们关注的是国产公链在世界范围内的公链争夺战中如何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关心我们中国人是否能在未来赛博世界里拥有主导权和话语权?在元杰看来,答案在历史的机遇中,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里。
本期《媛姐有约》,对话 Conflux 联合创始人张元杰,听他讲述关于国产公链的初心与热爱。
(以下为采访实录整理,有删节)
Y:媛姐
J:元杰
因个人崇拜结缘Conflux
Y:可以做个自我介绍,并说说你与 Conflux 项目是如何结缘的吗?
J:我本科在复旦学金融,研究生在波士顿的布兰迪斯大学,毕业后我去纽约做金融科技,做研究,之后去了北卡罗莱纳州教堂山大学校友基金会,回国以后在招商华泰母基金工作,所以我从读书到工作基本都是围绕着金融科技、一级市场风险投资和大类的资产配置这些业务条线来做的。
我在读研期间刚好认识 Conflux 创始人龙凡, 后来也成了好朋友,我毕业工作,他继续读博士,回北京工作后,龙凡有天突然联系我说:兄弟,我有一个项目需要你。
虽然我对龙凡有点“个人英雄主义崇拜”,因为他个人光环有种做什么都能做的特别好的属性。比如玩炉石等卡牌游戏他是美服前几名,他做教授、或者去做直播打游戏都可以做的很好,但他却选择去创业(我认为他也可以做好)。但当时的我对于要加入区块链行业还是很犹豫的,因为区块链行业要面对非常大的社会压力,我也辗转反侧。
最终促使我加入这个行业的并不是我多了解比特币、区块链,而是因为我在传统金融行业里,感受到了业务过于体制化,个人能力已经没有可发挥空间了,我希望去一个有更多担当的地方发挥自己的能力,也想要找一个创业平台。
当看到有 Conflux 这个创业平台的机会,而创始人龙凡他的背景非常好,是学技术的,有很好的技术的团队,而我又能够给他带来在金融、商业上的资源,比如说前期帮项目融资,后期转到管理岗,负责商业、生态和内部的一些非技术的管理工作。在创业的同时,我原来的金融专业知识也没有被抛弃掉,这也是非常开心的事。
Conflux联合创始人张元杰
Y:你之前是在华尔街的金融公司做投资,但是进入 Conflux 团队第一个大的任务是要帮自己的公司融资,这其中遇到什么好玩或者艰难的事?
J:当时我们是在清华旁边的一个没有窗户的办公室办公,屋里只有 4 张桌子和一个打印机。
我说龙凡,你这就叫带我飞?他说对,你的第一个任务是去融资,把钱先搞来。我说我一个人搞不定,你得跟着我一起,可能还需要一个助理,于是就招了一个助理,结果办公室的 4 个位置坐满了,助理只能坐在办公室外共享办公别人的地方。入职一周后助理跟我说有一个别的 offer,他要撤了,我说稳住,工资给你涨一涨,公司有钱,别慌,坚持住。现在他已经在我们生态创业了,做了 Tspace NFT 平台。
最艰难的时间是 2018 年 9 月-12 月,那段时间融资是一点点到位的。当时市场环境很不好,我们最终如何去打动投资人,我觉得主要是和龙凡本身的背景有关,以及他和姚老师的共同推动,我只是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把他们放到资本的面前,把我们想要做的事情讲出来。所以我们投资人里加密投资人非常少,传统投资人占比很多,二十几家总共融了 3000 多万美元。
可以分享一个小细节,当时投资人问我:其他投资人打钱了吗?我说都打了,于是就给他看了一个有一些数字的区块链地址,说有比特币进来了,但其实那时候银行里的钱都没有到位。团队的人问我:咱们融到钱了吗?我说没问题,你放心,肯定有钱发工资。其实那个时候到底能融到多少钱,甚至连我或者龙凡都不知道。我还记得最后一笔钱是当年 12 月 31 日打进来的。
那是我从职业经理人走到创业主人公的角色转变阶段。而且那个时候刚好我妻子生孩子,我在产房外面跟投资人打电话聊融资,孩子出生两天半,我就回办公室继续工作了,所以我内心对家庭也有点愧疚。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分享,当时得我们管理邮件的一个技术同事跟我说,通过 Gmail 邮箱占用比例,能看出每个人的工作量,其他人都是零或者看不见,你已经一点几个百分点了,能看出来是有柱状图。那个时候确实是非常辛苦,包括一些法律文件的处理、设立公司实体,和公司同事去树立信心等等,直到融资到位。
现在回过头来看都觉得当时融资的过程是个奇迹,这里面其实跟龙凡和姚老师的光环有很大的关系,我觉得我再创业可能也很难复制这个奇迹。
Y:家人是否支持自己现在的事业和工作?
J:整体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会抱怨我没赚到钱,也会抱怨在目前大环境下我的事业前途未卜,他们内心没有那么安定。选择公有链真的是极难的赛道,如果再有人进区块链行业,我会建议他不要再做公有链了。
18 年 9 月差不多是末代公链融资周期的尾声,也是公链战争的尾声,现在基本没有新的公链了,但操作系统的战争还没完全结束。
我希望在应用层、资产协议层,合纵去做一个美元稳定币,去打破 USDC 和 USDT 的垄断,这是值得我们去努力奋进的方向。
我希望这个行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进来,朝这些方向上去努力,让我们中国主导的团队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去抢占一些话语权、定价权和规则制定权。
Y:你在 Conflux 主要负责生态建设和投资,在你看来公链应该如何建设生态?
J: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如何更好的建设公链生态”对于公链项目方来说是一个伪命题。一个好的公链应该是生态项目不请自来,而不是靠某一个团队或某些人用商务的方式把项目请来。早期时候这样去推动是可以的,但是长期一直是这个模式的话就不行。
但公链发展也需要历史的机遇,比如 2017 年的融资是用以太坊,那是当年的历史机遇,也是以太坊能发展的核心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