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特币 通俗解释
什么是比特币 通俗解释
这两天逛街买硬币,几乎激起了写散文的冲动。
连续的数字总能激发和吸引你的注意力。
《价值最低1000美金的大羊毛,不废话,直接上教程》 .
《价值34万的LON挖矿全教程》 .
《分享日赚1000元的投资方法!》 .
《小白在币乎如何年赚1个比特币》 .
看了太多这样的标题,感觉自己的收入和利润微博似乎不配活在币圈里。
有些看得清楚的朋友,义愤填膺。
我有写散文的冲动,但想想我给自己定的小目标:写完100篇文章,不是罕见的特例,尽量不要为某个作者写激起情绪的文章。
你可以控制自己不写,但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作为作家,你要追热点,读者要点KEY。这些东西,你每天都会遇到和接触,这是必然的。
先说这个现象本身。
先说作者。
为什么有那么多国际主义者给广大货币朋友免费分享财富密码?
首先必须是大家都知道的,就“KEY”。
如果标题夸张,在全屏文章中更容易脱颖而出,引起你的注意。
这种现象,无论你怎么鄙视,都是客观存在的。
我曾经在《57期:由观链哥跟听风说币停更说起——币乎头条化之“投喂时代”》里配过一个视频,可以形象的解释这个现象。
嗯,除了大家都知道的“KEY”,还有别的吗?
还有。
一是便于背后操作。
理论上所有的赞和互动都可以通过买卖、交换、合作运营获得。
这种题材的文章,无论怎么操作,都可以说是“人人都爱看这个,所以数据高”。
操作方便,密钥效率高。
其实,官方的好文字算法已经迭代优化,提高了识别这些操作现象的能力,但目前只能说还在路上,官方群时不时会哭(图文不一定对应,所以专门用粗码编码)。
第二,一些空投需要下线,比如LON最近发生的火灾。
作者有需求的地方,一定是掺杂文字的。
既然是说辞,有时候难免夸张。
优点是我的,问题是平台(我参与了,被困住了)。这个时候我没说空投值340万,只说34万,已经是良心了。
先说读者方。
昨天看到@关连戈的文章《对大多数人来说,靠事业赚钱比靠投资赚钱要容易得多》,第一篇评论印象很深。
我觉得这篇文章评论很真实,很有趣。
就我个人的经历和观察来看,来货币圈玩的朋友(包括我),除了金字塔型的人和从业者,大部分都在主流人生价值框架内不同程度地触及了阶段性天花板。
如果在旧的价值框架中无法突破,那就尝试寻找新的圈子。
于是货币圈就产生了,货币顺势而为。
既然大部分都想寻求突破,那么传统的价值投资就必须先放在一边。
这些我都知道,但我现在就想要。
也许点开,有很多有大数字头衔的人才,但他们觉得关注的成本不足以让他们担心,他们的期望也被这个时代的头衔风格所降低。
一天赚1000?肯定不靠谱。对点开来说,看看是否有机会每天赚100英镑几乎是一样的。
点开只是害怕错过它。
但是韭菜的这种心态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也有人为此专门设计了相关的套路。
当你参与相关项目的时候,看这些文章,你被骗的概率很大,这是定局。
可能有人会说,你就不能听听别人怎么说吗?
当然不是。
这里我不说一些理论上的正确性,但是如果实现的比较空灵的话,我会借鉴别人的思路,自己分析。
这种情况下,不用说老韭菜会自己执行,而新韭菜没用,也没经历过赔钱的洗礼。
我推荐新韭菜的方式是:
1.遇到自己认可的作者或文章,不要急于赌别人的看法。多注意了解一段时间。币圈有很多热点。错过一两次可能会不舒服,但会后悔,但不会死。
2.真的觉得遇到对的人或者对的观点就忍不住开始了。在我开始之前,我会用货币搜索作者,看看他的个人评论;在货币里搜索这个项目,观察热度(这里没有结论或者黑体字,因为有人觉得热度高的时候很容易找到接收器,我觉得风险和热度成正比,所以我更愿意自己去找珠子判断)。
3.非日本作家的意见分享更有价值。此处仅代表个人经历,非绝对,未加粗标注。
慢慢在币圈品味。如果你知道谁是人谁是鬼,就不会那么害怕错过了。
最近,我给了几个朋友安利硬币,都被无情地拒绝了。
“傻x?赚这么多钱,在这里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说实话,你有几把钥匙,想线下开发?”